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1912班罗睿怡,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中秋》。
诗圣笔下有一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作于中秋节。中秋节又名月夕、秋夕、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自古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对于我,与其说是盼望中秋节,不如说是期望团圆与美味的月饼。我依然记得上一次中秋,我们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一家人一起吃饭聊天便是莫大的幸福。饭后坐在庭院里,一边聊感兴趣的话题,一边疾迷地仰望深蓝色夜幕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她揭开层层拂面的轻纱,洒下一地银辉,花草树木似被牛乳浸过一番,反映出柔和的白光,斑驳的阴影里,漏下一地闪闪砾砾的碎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如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象征团圆美好的月饼必不可少。我们选择的是传统老月饼、酥软的薄皮,夹着甜糯的馅,馅里包着花生、芝麻、核桃仁、腊肉粒等各种小配料。外婆说她小时候吃的就是这种月饼,这是记忆里最朴实的味道,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在外婆的故事里,我们追寻着她的记忆,穿越时空的距离回到那年,那月,那个年代,共同守护这份难得的团圆,而今年的团圆来之不易,它是众多国之将士用血汗乃至生命为代价换取的中华民族大团圆,在2020这个不平凡的年度里,更显珍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源远流长,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然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是否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亦或是仅仅把中秋当作普通假期?生于新时代的我们,的确接受了许多西方的优秀文化,但我们不能忘本,不能过度看重新文化而忽略了传统。时代在改变,文明在进步,中国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年复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积淀。为什么它们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共同的信念。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黄河在我们的血脉流淌,长城支撑着我们的脊梁,岁月雕刻出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正等待着我们支发扬。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当撑起国任,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最后预祝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