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特辑 |《德育报》头版头条刊发我校文章 推介湘郡培粹德育经验

发布时间:2019-10-24 14:04:18浏览次数:547


20191025日,在长沙市培粹实验中学建校30周年之际,《德育报》头版头条刊发湘郡培粹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秋云同志的文章《磨血三十载,韵满郡园——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办学纪实》。

《德育报》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服务的专业报纸,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刊登我校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校在德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近几年来,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构忠粹的德育文化、醰粹的教师文化和雅粹的课程文化,通过信仰领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报》、《长沙晚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曾报道我校的办学成果或登载我校师生文章。

全文转载如下:

 

磨血三十载,韵满郡园——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办学纪实

王秋云

当今时代,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教育?办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答。但删繁就简,归根到底,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他们适应未来的生存环境,过和谐幸福、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新时代赋予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而履行并完成这一使命,最根本的是弘扬华夏文化之粹,创新教育之魂。因此,本报特刊发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校长王秋云撰写的《磨血三十载 韵满郡园》一文,以飨广大读者!

 编者按

古城潭州,湘水之滨,有着三十年办学历史的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与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两度结缘,受朴实沉毅文化浸润整整十三载。20157月,身为长郡中学教育处主任的我,从王志昆老校长手中接过磨血育人二十五年的培粹之舵。王校长送给我厚厚的七大本校史资料,双眼湿润地对我说:我把白手起家兴办的学校交给您了,希望您用情怀好好待她!细细品悟她筚路蓝缕厚重跌宕起伏的历史,一股浓郁的敬畏与感动之情久久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五年来,我和我的团队,艰苦奋斗,沃血前行,努力建构忠粹的德育文化、醰粹的教师文化和雅粹的课程文化,以培育有仁爱之心,清毅之志和智慧之魂的新时期复兴中华粹质奋斗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她在满足人学习、成人、谋生和终身发展需求方面,继往开来,更添光彩。我们带着王老校长的嘱托,为她献上了“2015-2019年长沙市民办教育绩效考核优秀’”“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优秀常务理事学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办教育百强等桂冠。我也荣膺长沙市名校长”“湖南省民办学校优秀校长等称号。

回望三十而立的培粹实验中学,她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民办教育史上一首动人的歌。这首歌将永远传唱下去,唱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唱到中华民族腾飞世界,唱到……

第一乐章 忠粹育德,陶炼仁爱之心

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摆着一本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先生题赠的《八年执政回忆录》。马英九先生的父亲和妹妹分别是我校第一、二届荣誉董事长。特别是马以兰女士曾多次莅临我校指导,在学校办学艰难时期,为学校捐建电脑室并筹募10万美金,在全省范围内帮助39名贫困有志学子完成高中学业,顺利升入大学。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马以兰女士一样的有识之士的慷慨助学,才让培粹人愈发坚定爱国报国的初心,不负立德树人之使命。

磨血育人,为国培粹

有一种精神,在磨血育才;有一腔热血,在谱写办学新篇;有一个大写的人,把忠心掏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是对培粹磨血育人精神的形象写照。

1989年,长沙市培粹实验中学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公益性民办完全中学开办,以王志昆老校长为首的一批白发苍苍、两袖清风的高级教师或副研究员,虽然无以毁家办教育,但提出以校养校,资金困难,情愿不要报酬,只要能上讲台就行。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校舍,四无场地的艰难条件下,靠借靠租,靠从自己家里搬板凳桌椅拼凑成了教室。经过一番艰辛筹措,终于听到了弦歌诵读声,为当时长沙市1/3面临失学的初中毕业生搭建了成长通道。最令人感动的是,办学伊始,董事会章程就规定,学校所有校产和资金,除按规定正常开支外,任何人、任何情况下,不得私分一分钱。1993年,董事会明确规定:培粹一切校产姓不姓,开办期间,一切费用自理,一旦停办,所有财产全部交给国家。每位董事都立下誓言,一一打印成书面文件呈交市教育局备查并向全体教职工宣读,自觉接受监督。培粹中学在办学期间七易校址,五度搬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因办学业绩突出,培粹中学当时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与新闻媒体誉为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基础教育的一颗明珠,曾入选《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编印的《中国优秀民办院校集萃》。王志昆老校长也因对基础教育改革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长沙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校长”“湖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受到国家、省、市嘉奖近百次。

20157月,长郡中学意向性托管之后,我和我的团队认真疏理、深刻剖析了培粹中学二十五来磨血育人的优良传统,决定将百年长郡朴实沉毅精神融入其中,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以文化为国家培养质人材。《天工开物》中有言,播精而择粹的本意是极端纯净的米,后引申为精美纯粹之意,与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二字有共通性。我们因时应变,从挖掘校名中字的文化内涵入手,重新凝炼出文化的本质。学校基于立校为公,办学为民,磨血育人,为国培粹的办学理念,提炼出朴实求真、沉毅养粹的校训,并以培育粹质人才,奠基人生幸福为育人目标,确立了爱国、诚信、勤奋、求粹的优良校风。

办学以来,我校为国家节约了两亿多教育经费,解决了一大批百姓基础较差子女的成长成材问题,为社会培养了二万余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一批又一批仁爱之心被激活的孩子,从这所浸透了教育情怀的学校步入四大名校等普通高中,或走向高等学府求学深造,成长为合格公民与粹质建设者。

爱国教育,融铸忠粹

重任在肩为四化愿把终身奉献,爱我祖国,爱我中华,建设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校歌,雄健铿锵,激沃热血,代代传唱,成为培粹人心灵深处最久远的歌声。

每逢·一八”“一二·”“·等重大纪念日,我校都会举行爱国主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学校共开展20多项纪念活动,并编印师生原创诗歌集《回归颂》;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校举行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歌曲、作文等各类比赛、展演,结集了《胜利颂》;201910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学校开展我爱你,中国主题庆祝活动,全校师生齐聚粹园,齐唱国歌,与天安门同步举行升国旗仪式,《一片丹心向家国,且将岁月献宏谋》的主题演讲引起师生强烈反响,我们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我们,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祝祖国明天更美好的心声激荡校园,全校师生心潮涌动。

每遇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我校都会与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推行德育三课一讲特色教育活动。所谓德育三课是指每年都要将学生带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三次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如在清明前后组织学生到长沙市烈士公园举行纪念活动,集体向烈士献花表达哀思;带领学生去韶山或花明楼瞻仰两位主席的故居和陈列馆,学习革命领袖以天下为己任、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革命精神;到浏阳、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或抗日战争纪念地举行爱国主义夏令营。所谓一讲是指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这些讲话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永恒主题,又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与形势要求,进行系列专题教育,并增设新闻大视野”“闪亮播报”“闪亮我来报等特色栏目,统筹安排。每次国旗下的讲话都坚持做到了期初有计划,次次有主题,紧贴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让爱国沉淀为培粹学子的人格底色。

习主席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义主教育必须落实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德育工作始终。我一直坚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心忧天下与爱国爱民的精神、艰苦奋斗与乐于奉献的精神及清正廉洁和、国培粹的精神。我相信,在培粹这片红色沃土上,爱国主义之树将根深叶茂,顶天立地。

第二乐章 醰粹师魂,琢炼清毅之志

铭刻着袁隆平院士十五年前名校育英才的殷切嘱托,景仰着鞠躬尽瘁、奉献余年、为党分忧、为国育才情怀,27名培粹老教师、11名长郡名优教师、66名新近种子教师凝铸成思想沉粹、知识闳粹、专业高粹的师魂,以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合作创新的文化自觉,悉心耕耘在梦想拔节的田地里,琢炼莘莘学子的清毅之志。

思想沉粹,锚定人格高度

我校教师,粹于奉献。星城坊间传闻,如果为了赚钱,就别去培粹。令人感动的是,醉心三尺讲台,不羡钱景。囿于骨干教师有限,师傅们不论学科,不计名利,争相好为人师青蓝工程一对多自发演变成了多对一。很多年轻老师因此笑称,名义上我只有一位师傅,但实际上我有很多师傅在帮我。我校教师办公室白天常被前去面批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有些学科甚至要预约取号),晚上下班后也座无虚席,老师们还在主动答疑、谈心、备课、改作业。

我校教师,粹于节俭。老师们把省下来的每一个铜板都花在刀刃上。2016年学校重修机房时病退的旧电脑都全被做成了教具,可谓物尽其用。我校教师,粹于担当。遇到救灾扶贫等事情,总是争先慷慨解囊,踊跃捐款。1998年特大洪灾,全校师生捐救灾款8万多元和大量衣被;20051月初,向印度洋沿岸遭受特大海啸的灾民捐款2.5万元;2015年以来,爱心义卖累计募集资助校内外学子近5万元善款;20166月,培粹志愿队与省中医药大学支教队联合将本校学生捐赠的学习用品捐给希望学校。没有奉献、节俭与担当构筑的教师人格高度,哪能培育出今日有爱心、有道德、充满人文情怀的培粹学生群体?

知识闳粹,拓展人格宽度

有人说,教师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此言不虚。精粹的教育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三者需融汇贯通、与时俱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教育部统编教材的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无不需要教师拧紧学习的发条,跟上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电子白板、智能语音广播系统、智慧校园……这些我校教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教学设施设备,现在已习用为常。老师们的学习热情被空前激发,假期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论坛”“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德育论坛等如雨后春笋,老师们乐此不疲。每一次参加完长郡教育集团的开学论坛回来,老师们打开爱不释手的学习记录反复揣摩。每一次长郡中学的开放周,特别是片段教学决赛,老师们倾校出动。每一次假期共读一本书后,新学期的办公室里多了不一样的争吵声。各级培训,报名争先恐后。各级论文评比与教学比赛中,我校总有教师一展才情,载誉而归。今日的校园,俨然成为老师们学习的乐园。年度考核时,老师们递交的一份份荣誉证书,无不凝聚着教而知困、学而乐教的幸福与甜美。没有教师对知识的渴求与不断更新,哪来学生综合素养的与日俱增?

专业高粹,潜探人格深度

于漪老师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教师的尊严与教书育人的快乐,很多时候源自专业自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熟练的教学技能、高效的自我反思与思考创新能力是助推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核暴驱动。教师惟有深扎专业之根,方能立于学生崇拜与”“之心野而不倒。

从统一招聘、跟班见习、岗前培训到后续发展,长郡教育集团初中课程中心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我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的平台。《课程标准》研习,推门听课后与授课者推心置腹的研讨,同进度、内容和评价的高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片段教学与解题大赛,开放日的家校听评互动,论文撰写参评与发表,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在一系列紧张有序的专业活动中拾级而上,学生满意率和家长美誉度不断攀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也水涨船高,省级课题《养粹理念引导的学生学习文化建设》引领学习文化研究与实践登堂入室,《建设新时代文化校园》《民办教育的春天呼唤这样的校长》论文见诸报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发生了巨变。在书香粹园中,学生流连忘返;《粹园版成都》一夜成为网红;艺术节里,学生体验着别样的雅粹人生;民乐团、合唱团、田径队中,国家省市各种舞台上,学生青春成长获得感爆表。三年或者六年粹园生活给学生烙下的一生勇毅向前与敢于担当的永恒财富。只有教师的学高为师,方得学生的学有所成,方成就教师之得天下英才追随与感恩之美名。

教师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我经常用于漪老师这一段话鼓励老师们不断在教师知识觉悟下提升教学素养,发展智慧,奋勇攀登思想、知识与专业的高峰,成为学生实现清高坚毅、远大人生志向的引路人。

第三乐章 雅粹课程,融炼智慧之魂

校长好!”“王老师好!我寻声望去,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容伴着午后清爽的风,不经意地映入我的眼眸。我常常漫步校园,每每路过,总能收到孩子们热情的招呼。培粹的孩子一定过得很枯燥很辛苦吧?很多人这样问我。我想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的幸福表达应该是最好的回答。绿树成荫,红墙掩映的菁菁粹园,不是禁锢他们思想的牢笼,而是梦开始的地方。清秋的光映红一树的海棠,朗照着树下舞动的指尖、奔跑的身影、朗朗的书声雅粹校本课程开发与多彩实践课程的实施,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最初的梦想,为每一位粹园学子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种可能。

雅粹校本课程,引领差异成长

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参照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围绕学校粹质人材培育目标。从善良——做人之粹、孝顺——齐家之粹、仁爱——待人之粹、负责——治事之粹、诚信——立业之粹、贡献——爱国之粹、创新——发展之粹、勤廉——修身之粹、有恒——成功之粹、礼仪——形象之粹、谨慎——平安之粹、平和——处世之粹、学问——济世之粹、助人——快乐之粹、进步——幸福之粹等十五个方面,共开发十多门校本课程,让各学科领域的外延与学生成长成材的时空无缝对接。《论语选编》启悟学生如何做人治事,《粹园文选》引领学生齐家立业,《湖湘文化撷英》激励学生爱国济世,《粹语堂》展现学生的快乐与幸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发展成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校本课程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与方向,尽情地展示才情,体验个性化的成长历程,收获差异化育人成果。

多彩实践课程,涵养创新精神

我校实践课程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部分,校内主要是多彩社团课程和校内五节课程(科技节、人文节、社团节、体育节、艺术节)。我校的社团课程涵盖了文、艺、体、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有手绘中国风社团、乐动心弦合唱团、心理话剧社团、趣味横生物理社、跳动飞翔篮球社、春诗秋韵文学社等。校外实践课程主要有五走进(走进军营、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大自然)和研学课程,以研学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导向,以实践体验、感悟选择、激励发展为中心环节,激活学生潜能,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场域中自如地应对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生活的挑战,我想,只有让我们的课程聚焦于学生智慧灵魂的融炼吧。

缤纷生活课程,助力全面发展

以体育、劳技、心理课为代表的生活课程,成为我校课程体系中的亮点。体育科目在完成日常体育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布置详实的体能锻炼作业(如仰卧起坐、俯卧撑、高抬腿),并由家长计时督促,认真记录,教师详批详改综合评定;劳技课在保证学生动手实践的前提下,借助身边的普通材料,融入美学元素,出现了烘焙之美”“光与影的梦幻”“舞动的纸鸢等美学设计专题;学校在新生入学前,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普查性心理测评并建立心理档案,对数据异常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并进行阶段性的追踪反馈;在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同时,聘请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购买专业心理测量软件,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爱生活,善求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身体强健,目光清澈,心中有光的孩子,才能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内心笃定,脚步坚定,不惧山高水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谁也无法阻断。我深知,办学才三十年的粹园,在这一宏伟时代使命的感召下,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有太长的深化改革之路要走。我们将持之以恒地通过文化的濡染,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出发点,我们坚信,一代又一代具有仁爱之心,清毅之志和智慧之魂的湘郡培粹学子将从湘水之滨走向华夏大地,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奋斗者和追梦人。